日本經濟新聞執行役員暨編輯局總務井口哲也。 記者邱德祥/攝影 分享 facebook 迎接媒體的新浪潮,全球發行量最大的財經報紙「日本經濟新聞」執行役員暨編輯局總務井口哲也(Tetsuya Iguchi)昨(29)日表示,日經新聞的應對方法就是「全球化」、「數位化」,並持續引進新科技滿足讀者需求,例如日經已導入AI機器人,幫忙撰寫財報新聞。井口哲也昨以「財經媒體的新路徑」為題發表專題演說。他表示,成立於1876年的日經新聞,擁有百年歷史,但現在面臨的挑戰不小。隨著科技進展,尤其是智慧手機普及,讓人們生活發生很大改變。過去日本讓人印象深刻的畫面,就是上班時間的電車上,大家人手一份報紙;但現在大家已經不拿報紙,而是拿著智慧手機,看新聞、刷臉書、看電影,或是用LINE等通訊軟體交談。以前我們的競爭對手是雜誌、報紙,現在競爭局勢已經完全不同。此外,日本人口10年間減少84萬人,尤其是青壯年的勞動人口萎縮,導致日本經濟長年來通縮,這對於以財經新聞報導為主的日經相當不利。面對這波新浪潮,日經的第一個作法是「全球化」。因為財經議題,很多都是全球化的問題,我們除了在很多國家設立支局、辦事處,日經也在2012年就推出中文版網站,除了把新聞翻譯成中文,也有專為中文讀者編採的報導;2013年成立「Nikkei Asias Review」,則是用英文編寫新聞;2015年更併購英國金融時報。另一轉變就是「數位化」,井口哲也說,我們從1972年就和IBM合作,把內部的編輯作業數位化。1996年成立Nikkei Net,透過網路提供新聞服務。2010年推出日經電子版的收費服務。過去到底什麼新聞受歡迎,只能根據想像,因為每則報導被讀了幾次我們不知道。現在數位化後,很容易統計出點閱率,可以知道讀者的喜愛取向,然後加強這方面的新聞。日經去年也開始導入AI機器人來做報導,例如企業財報新聞,上市公司都會在證交所登錄資料,AI可以迅速把財報中重要的部分抓出來,只需要2分鐘就可以編輯完成一篇文章。雖然AI不能完全取代記者,但因為速度快,還是有很大價值,其他部分則需要記者來彌補?

3A3621EC180DF0DC
arrow
arrow

    cliftoj8a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