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官以「可教化」判免死,引發民眾對死刑存廢的討論,但深受各界期待的司改國是會議,卻未將死刑存廢排進議題,縱有分組委員臨時提案,反而是平日高舉廢死大旗的委員們投下反對票,封殺提案討論,昔日高喊廢死,卻迴避討論死刑存廢,讓司法成為最大的受害人。



歷來的民調顯示,超過8成的國人不贊
    #LIST_START#
  • 8591
  • #LIST_END#
成廢死,但受法務部10多年來「暫緩執行死刑」的政策,迄今累積了40多位定讞待執行的死刑犯,長期不執行死刑及受兩公約影響的結果,實質上就是不少法官找盡了各種理由,「不願判,不敢判」死刑,讓罪大惡極者「死裡逃生」,實質形同廢死。







縱觀近來重大死刑案判決,種種不判死刑理由,雖然都是法官絞盡腦汁,但許多免死理由根本難以服眾,只好再多加論述有教化可能,無異「法官造法」讓死刑犯免死,除讓死刑存廢議題一再發酵,也讓民眾不信服。誠然死刑存廢,在當前社會現況,恐難用適當方式討論,但司改國是會議卻迴避討論,讓人匪夷所思,避談廢死,就無法解決死刑在國內引發的爭議和關注。尤其當前累積的死刑定讞犯,要不要執行?還是就這樣一直關下去,不知明天在哪?凡此種種,迴避死刑存廢議題,不執行死刑、不敢判死刑,只會引發更多抨擊,質疑司法只保護加害人,漠視被害者的權益,損及司法威信。(中國時報)








4357CB93304DA932
arrow
arrow

    cliftoj8a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